首页  >  志愿填报 >  院校大全  > 

温馨提示

网页暂不支持该功能,请打开报考大学APP,使用该功能

学校概况

  • 广东
    所在省份
  • 广州市
    所在城市
  • 1927
    创建时间
  • 33895
    学生人数
  • 31
    硕士点
  • 8
    博士点
  • 公办
    办学
  • 46:54
    男女比例
学校电话:020―39366232 学校官网

学校介绍

  城市与大学共生共荣,大学延续城市文脉。广州大学是以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命名的综合性大学,于2000年合并组建,有着90多年的办学传统。学校紧紧抓住国家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以及广东省和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机遇,坚持面向国际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主动对接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接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对接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开放,锐意改革,开拓进取,高质量发展,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高校、“冲一流”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大学城、桂花岗两个校区,在校全日制学生34241人,其中本科生  
显示全部
  城市与大学共生共荣,大学延续城市文脉。广州大学是以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命名的综合性大学,于2000年合并组建,有着90多年的办学传统。学校紧紧抓住国家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以及广东省和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机遇,坚持面向国际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主动对接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接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对接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开放,锐意改革,开拓进取,高质量发展,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高校、“冲一流”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大学城、桂花岗两个校区,在校全日制学生34241人,其中本科生30024人、硕士博士研究生4217人。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设有26个学院,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拥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1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9年本科招生专业65个。
   学校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己任,坚持学科带动,引领内涵发展,学科水平快速提升。按照“做强理工,做优文科,做特教育”思路,优化学科专业布局,重点建设智能制造工程、移动数据科学与工程、生命科学与健康、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工程、华南地理和环境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等5个理工科和岭南文化与艺术、现代金融与现代服务产业等2个人文社科学科平台(简称“5+2”学科平台),形成了由土木工程、数学、网络空间安全和统计学等四个“冲一流”省重点建设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以及一批市级重点学科构成的重点建设学科体系。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两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4个学科进入上海软科《2018年中国最好学科》榜单。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致力于培养具有“广大底色”的创新型人才。学校坚持本科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爱体育、懂艺术,能力发展性强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现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8门省级精品课程,39个省级教学团队,39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省级教学名师9人。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三创营”众创空间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近三年,孵化学生创业团队68支,注册创新型公司42家,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国家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竞赛成绩位居广东高校乃至全国同类高校前列。拥有广州芭蕾舞团、广州歌舞团等高水平的艺术团体。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建设一流师资队伍,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现有在编教职工2,890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942人,副高以上职称1,453人。拥有各类全职院士6人,双聘院士9人;“长江学者”、“杰青”、“优青”、“万人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国家级人才64人次;拥有珠江人才计划、特支计划、珠江学者、省杰青等省级人才22人次;组建了15个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 学校坚持科技创新,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科研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2017、2018年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十三五”重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2018年,获得国家自科基金项目144项,居全国第73位;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30项,全国排名27位;获专利授权385项。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含培育基地)3个,省部(含省高校)级科研平台51个,广东省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规划项目1个,广东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协同创新发展中心1个。设立了工程抗震研究中心、智能制造工程研究院、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院、大湾区环境研究院等一批重要研究平台,一批重要成果在广州塔、港珠澳大桥等得到良好应用。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聚焦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加快国际化办学进程。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科研合作、国际化师资建设、国际文化交流,先后与31个国家和地区的200所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派出约700名学生赴剑桥大学、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辛辛那提大学等大学交流学习,与美国卫斯理安学院、意大利帕多瓦大学、伊朗马赞德兰大学合作开办孔子学院,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筹备设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发起成立了广州国际友城大学联盟。
   “博学笃行、与时俱进”。广州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广州,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强化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服务广州建设引领型全球城市的使命担当,秉持“内涵建设、创新引领、特色发展、开放办学”发展理念,追求学术卓越,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与广州城市发展深度融合、与广州城市地位相得益彰,具有学科、城市区域和国际化特色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收起

院校分数线

显示全部院校分数线

院校设置

      广州大学各学院和附属学校: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师范学院)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广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
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广州大学法学院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广州大学美术学院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州大学中法旅游学院
广州大学体育学院
广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教育软件学院
广州大学基础学院
广州大学桂花岗纺织服装学院
广州大学政治与公民教育学院
广州大学现代产业学院
广州大学教师培训学院
广州大学中加国际教育学院
广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广州大学传媒教育学院
广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广州大学卫斯理安学院
广州大学附属小学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
广州大学附属艺术学校 广州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 广州大学附属中山汇翠学校

专业特色

  •       截至2014年9月,广州大学有81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拥有国家特色专业7个,省市特色专业12个,校特色专业3个;省重点一级学科54个,市级重点学科14个。 
          2010年8月,广州大学被教育部确定为新增开展硕士推免生工作高校。
          广州大学省重点学科:
    学科名称 获授称号
    数学
    攀峰重点学科
    土木工程
    攀峰重点学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
    优势重点学科
    环境科学与工程
    优势重点学科
    天文学
    优势重点学科
    统计学
    优势重点学科
    教育学
    优势重点学科
    心理学
    优势重点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
    优势重点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
    优势重点学科
    凝聚态物理 特色重点学科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特色重点学科
    广播电视艺术学 特色重点学科
          广州大学市重点学科A级:
    应用数学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中国古代文学

          广州大学市重点学科B级:
    天体物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专门史
    凝聚态物理
    环境科学
          广州大学校重点学科: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凝聚态物理
    环境科学
    技术经济及管理
    应用数学
    植物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基础数学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教育学原理
    天体物理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化学工艺
    机械电子工程
    市政工程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国古代文学
    道路与铁道工程
    专门史
    课程与教学论

          广州大学特色专业:
    专业属性
    专业名称
    国家级特色专业
    土木工程、心理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给水排水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
    广播电视新闻学、工业设计、工程管理、化学工程与工艺、法学、教育学、生物工程、物流管理
    市级特色专业
    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城市规划、旅游管理
    校级特色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信息安全、环境工程


密码登录

手机短信登录

手机号码
密码
30天自动登录
登录

加入报考大学

助你考得好,更能报得好
手机号码
验证码
设置6~18位密码
我已阅读并接受 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注册

报考大学已全面升级,将提供更全面的院校信息与志愿填报服务,请先完善个人信息。

立即完善个人信息

欢迎进入报考大学

请选择你的考区所在地

开始使用报考大学
tel

全国咨询电话

400-100-0233

售前客服QQ 售后客服QQ
微信公众号
wx
扫一扫,最新报考资讯
微信公众号
app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拖动左边滑块完成上方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