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是国内水平一流的综合性大学之一;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国家“985工程”建设的高校。
学校秉持建设“学生、学者、学术的大学”教育思想,坚持“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打造“一流教学、一流本科”,大力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采取多种举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完善充满活力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数十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近40万名高级人才。
学校坚持“服务乃宗旨,贡献即发展”的办学思路,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融入国家区域经济和创新体系建设,在服务中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
华中科技大学正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秉承“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聚精会神,科学发展,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努力开创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一所森林式大学
学校校园占地7000余亩,校园内树木葱茏,法国梧桐林立,碧草如茵,有80万棵林木,绿化覆盖率达72%,被誉为“森林式大学”。学校依山傍水,景色秀丽,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一所实施“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的大学
学校把本科教育视为立校之本、兴校之源和强校之基。
学校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设立了启明学院、创新研究院、光电信息国家试点学院、工程科学学院等,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的创新教育实验区。至今已有18个大学生创新团队的骨干成员以及19类实验班、特优生等3200多学子进入启明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之一的Dian团队,以科研项目为牵引,以培养科技团队的领军人物为目标,多次获...查看更多
中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是国内水平一流的综合性大学之一;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国家“985工程”建设的高校。
学校秉持建设“学生、学者、学术的大学”教育思想,坚持“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打造“一流教学、一流本科”,大力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采取多种举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完善充满活力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数十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近40万名高级人才。
学校坚持“服务乃宗旨,贡献即发展”的办学思路,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融入国家区域经济和创新体系建设,在服务中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
华中科技大学正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秉承“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聚精会神,科学发展,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努力开创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一所森林式大学
学校校园占地7000余亩,校园内树木葱茏,法国梧桐林立,碧草如茵,有80万棵林木,绿化覆盖率达72%,被誉为“森林式大学”。学校依山傍水,景色秀丽,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一所实施“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的大学
学校把本科教育视为立校之本、兴校之源和强校之基。
学校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设立了启明学院、创新研究院、光电信息国家试点学院、工程科学学院等,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的创新教育实验区。至今已有18个大学生创新团队的骨干成员以及19类实验班、特优生等3200多学子进入启明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之一的Dian团队,以科研项目为牵引,以培养科技团队的领军人物为目标,多次获得挑战杯大奖,毕业生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联创团队连续七年代表中国参加微软“创新杯”全球学生大赛总决赛,两获该赛事IT挑战项目全球冠军。福布斯中文版发布2015年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榜单,有3位入选者是我校校友,占到总数的10%。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在我校举行,我学子获得五金一银,捧得最高奖项冠军杯。
学校从2012年开始积极推进本科生教师班主任制度。一大批包括院士、“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优秀教师选聘担任本科生教师班主任,有效推动了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向学生教育管理资源的转化,拉近了优秀教师和学生的距离。
学校获批有1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建有7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还建有7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8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5个国家特色专业,49门国家精品课程。
一所大师云集的大学
学校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师资力量雄厚。
拥有一支以两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为中坚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0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12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12位校外院士受聘为我校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8人、讲座教授36人,“千人计划”42人,“青年千人计划”5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1人,博士生导师1308人,教授900余人,副教授1300余人。
一所研究型大学
学校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着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
学校学科齐全、结构合理,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大学科门类;设有94个本科专业,22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8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学科评估结果,我校机械工程、光学工程、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3个学科排名全国第一,电气工程排名全国第二,生物医学工程排名全国第三,新闻传播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公共管理3个学科排名第五。另有9个学科进入全国前十名。物理学、临床医学、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物学、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科学等12个学科入选ESI优势学科,并列内地高校第八。学校一直倾力把优质学科资源向本科生配置。
学校建有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拥有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学校还拥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及一批省部级研究基地。2010年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学技术奖6项,列全国高校第一;2011年获4项,列全国高校第五;2012年获4项,列全国高校第四;2013年获4项,列全国高校第五;2014年获6项,列全国高校第二。
一所国际化大学
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目前已与世界上35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大学建立了良好的校际交流关系,每年有约1600余人次的国(境)外专家学者来我校任教、合作科研和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学校为中国政府和欧盟委员会共建的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中方举办大学,为中美两国政府联合设立的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清洁煤技术联盟中方牵头单位。学校还设立有一批中外联合研究机构。
我校学者、学生的身影活跃在国际学术舞台。学校2014年在《科学》、《自然》及其系列刊物上发表高水平文章20多篇;自然出版指数排名列内地高校第10。入选ESI高影响论文超200篇;32名学者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学校采取“2+2”“3+1”“3+2”等培养模式,开设中英、中美、中法、中德、中澳、中加等国际合作班,实施国际联合培养,每年有500多名本科生参加。学校每年有超过12%的毕业生赴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等著名学府深造。2014年学校共有来自全球13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名留学生在校学习。
一所现代化大学
学校支撑保障体系先进完备。拥有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华中地区网络中心,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武汉),大量装备先进的面向教学、科研的现代化实验室。学术交流中心、体育场馆、学生活动中心、服务中心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拥有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图书馆三座,馆藏图书文献801万册。拥有三家技术力量雄厚的附属医院(其中协和医院、同济医院是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型医院)。
学校所有学生食堂全部被评为湖北省高校“标准化食堂”,所有本科生宿舍全部安装空调并已投入使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