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填报 >  院校大全  > 

温馨提示

网页暂不支持该功能,请打开报考大学APP,使用该功能

学校概况

  • 山东
    所在省份
  • 济南市
    所在城市
  • 1958
    创建时间
  • 23000
    学生人数
  • 9
    硕士点
  • 3
    博士点
  • 公办
    办学
  • 28:72
    男女比例
学校电话:0531-82613577 学校官网

学校介绍

  山东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1981年成为山东省重点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中医药院校、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学校在省属高校中拥有国家重点学科最多,首批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权,首批成为国家“973”项目首席承担单位,硕士点数量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厚德怀  
显示全部
  山东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1981年成为山东省重点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中医药院校、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学校在省属高校中拥有国家重点学科最多,首批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权,首批成为国家“973”项目首席承担单位,硕士点数量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厚德怀仁、博学笃行”的校训,坚持“以文化人、厚重基础、注重传承、勇于创新”的办学特色,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经过六十余年几代人辛勤耕耘和不懈奋斗,培养出十余万中医药和健康服务相关专业人才,综合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
  学校2007年由济南市历下区主体迁入扁鹊故里——长清,总占地2039亩,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23000余人,其中本专科生18000余人,研究生近4800人。图书馆馆藏图书208.9万册、电子图书78.1余万册、古籍善本近3万册,为山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学校设置17个教学机构、5个科研机构、4个教辅机构,有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3所直属附属医院、1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31所教学医院。现有10家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7家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学校坚持厚重基础、注重特色,努力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现有35个本科专业,涉及医、理、文、工、管、法、教育等学科门类,其中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8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学入选山东省“高峰学科”,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入选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在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中医学位列第6,中西医结合位列第5,临床医学持续保持在ESI全球前1%。先后荣获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第二届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总决赛总冠军,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首届全国大学生中西医临床技能大赛团体特等奖。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先后涌现出一批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三好学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等称号的优秀学生。
  学校坚持师德为先、人才引领,打造实力雄厚人才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医护员工3900余人,博士生导师236人,其中兼职导师87人,硕士生导师1011人,其中兼职导师518名。荣获“国医大师”荣誉称号4人,“全国名中医”5人,“岐黄学者”5人,“青年岐黄学者”2人,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2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8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2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0人,“泰山学者”产业领军人才1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7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3人,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建校以来,连续两届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荣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72项。
  学校坚持科技驱动、协同创新,推动科研创新取得丰硕成果。现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3个国家级区域中医诊疗中心,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全国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拥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平台(山东)中药单元平台。有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创新平台27个。“十三五”以来,共承担厅局级以上科研课题123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37项 ,2018、2019年连续两年首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共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建校以来,获国家级和省部级一等奖奖励的科研成果共计30项。
  学校坚持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主动融入国家地方重大战略。与济南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成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大楼。与济南市、澳门科技大学、南粤集团共建鲁澳中医药产业研究院,打造中药质量研究、中药新药及其系列产品研发领域国际合作中心。面向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与济南市共建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科教融合实践基地。与青岛市共建青岛中医药科学院、青岛海洋中药研究院、附属青岛医院,打造中医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重要的科技研发基地和先进的医疗服务基地。与鲁南制药和浪潮集团合作的基地获批山东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与临清市、惠民县等地方政府,与省药监局、省药学科学院等部门单位,与南京中医药大学、黄冈师范学院等院校,与鲁南制药、福瑞达等企业签署了系列战略合作协议,努力将教育教学优势、科学研究优势、中医药文化优势、医疗服务优势转化为健康产业创新发展优势。
  学校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积极打造特色鲜明文化品牌。充分发挥“齐鲁文化、扁鹊故里、针灸发源地”“三张名片”优势,塑造独具特色的大学文化品格。通过举办尼山世界中医药论坛、中国(长清)扁鹊中医药文化节、扁鹊文化与中医经典传承发展国际论坛、第六届中医科学大会、第七届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首届济南扁鹊论坛,叫响“扁鹊故里”文化品牌。通过承办全国性“泰山论灸”学术会议,广泛推广灸疗适宜技术。成立全国首家省级中医药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并成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示范协同创新中心。获批省内首家中医药智库,成立儒医文化研究会。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最系统的中医药古籍整理保护计划项目《中华医藏》学术办公室挂靠本校。注重中医药文化传播,广泛开展“万名中小学生进校园”活动,山东省中医药博物馆获批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山东省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对外交流,不断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与世界上近200所高等教育、医疗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中医药相关交流合作,其中活跃密切的国际伙伴有40余家。学校是世界针联对外交往工作委员会以及世界中联中医外治、脉象、内经、抗病毒等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承担“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中国—波兰中医药中心”“中国—尼泊尔中医药中心”“中医外治国际合作基地”“中西医结合眼视光与近视防控国际合作基地”等国家高层次对外交流平台建设任务。与美国俄勒冈太平洋大学合作举办的国际眼科与视光医学院是国内眼视光领域和中医药院校第一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落地的首个国际合作项目。
  学校坚持大医精诚、厚德怀仁,不断提高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附属医院是全国示范中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单位、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中医药考试工作基地、首批全国中医规培基地。第二附属医院是山东省首家省属中西医结合医院,被确定为全省中医治未病质量控制中心,牵头成立山东省中医治未病联盟;推进中西医康复联盟建设,立项中西医结合老年医学综合楼建设项目;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项目。附属眼科医院先后获批山东省首家三级甲等专科眼科医院、中西医结合眼视光与近视防控国际合作基地、国家眼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山东省分中心、山东省眼视光质量控制中心。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推动学校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努力在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服务“健康中国”和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征程中争创一流、走在前列,奋力谱写国内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新篇章。(数据截至2022年2月) 收起

院校分数线

显示全部院校分数线

院校设置

      截至2014年5月,学校设有13个二级学院,设置21个本科专业。 

学院 专业
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中医学(七)  中医学(七)(传统型中医)  中医学(七)(中西医结合)  中医学(七)(针灸推拿)  中医学(七)(医药结合)  中医学(七)(中医学)  中医学(五)  中医学(五)(中医学)  中医学(五)(全科医学)  中医学(五)(骨伤科学)  中医学(五)(中医药文献信息工程)  中医学(五)(医药法学)  中医学(五)(中西医结合)  中医学(学分互认)  中医学(专升本)  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  康复治疗学本科  中医康复保健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中药学本科  中药学本科(药学)  中药学(学分互认)  中药学(专升本)  药学本科  制药工程本科  制药工程本科(生物制药)  市场营销本科  市场营销(学分互认)  市场营销(专升本)  市场营销(运动员)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本科  中药学专科  中药学互认后专科  中药资源与开发  市场营销专科  市场营销互认后专科  市场营销专科  中药经营与管理
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针灸推拿本科  针灸推拿本科(英语)  针灸推拿本科(运动医学)  针灸推拿(专升本)  针灸推拿(学分互认)  营养学本科  针灸推拿专科  针灸推拿互认后专科
山东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护理学本科  护理学本科(英语)  护理学(学分互认)  护理学(专升本)  护理学专科  护理学互认后专科  护理学专科
山东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应用心理学本科  法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
山东中医药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
山东中医药大学理工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本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眼视光学本科
山东中医药大学体育艺术学院 运动人体科学本科
山东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专业特色

      截至2014年5月,学校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博士点;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4个硕士点,硕士点涵盖了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全部二级学科,并开始向周边学科渗透;拥有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临床医学、中药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省级重点学科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9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生物医学工程、药学、心理学、临床医学、护理学。
      国家重点学科(2个):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医史文献。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中医内科学。
      省级重点学科(14个):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医史文献、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儿科学、方剂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生药学、眼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全科医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9个):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文献学、中药药剂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心病学、中医脑病学、中医肿瘤病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全科医学、针灸学等。

      截至2014年5月,学校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1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3门省级精品课程。学校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综合教学实验中心。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
      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制药工程。
      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中医学。
      省级特色专业(11个):中药学、制药工程、康复治疗学、护理学、应用心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眼视光学、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中西医临床医学。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文献学概论。
      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文献学概论、中医外科学。
      省级精品课程(33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文献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商品学、针灸学、伤寒论、中药药剂学、中医古汉语基础、内经选读、金匮要略、中医儿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内科学、推拿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中药炮制学、针灸治疗学、中药学、中医护理学、急救护理学、临床护理综合技能、护理管理学、中医心理学、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栽培学、生药学、中药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中医各家学说、温病学、中国医学史。

密码登录

手机短信登录

手机号码
密码
30天自动登录
登录

加入报考大学

助你考得好,更能报得好
手机号码
验证码
设置6~18位密码
我已阅读并接受 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注册

报考大学已全面升级,将提供更全面的院校信息与志愿填报服务,请先完善个人信息。

立即完善个人信息

欢迎进入报考大学

请选择你的考区所在地

开始使用报考大学
tel

全国咨询电话

400-100-0233

售前客服QQ 售后客服QQ
微信公众号
wx
扫一扫,最新报考资讯
微信公众号
app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拖动左边滑块完成上方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