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填报 >  院校大全  > 

温馨提示

网页暂不支持该功能,请打开报考大学APP,使用该功能

学校概况

  • 四川
    所在省份
  • 绵阳市
    所在城市
  • 1952
    创建时间
  • 39000
    学生人数
  • 24
    硕士点
  • 5
    博士点
  • 公办
    办学
  • 62:38
    男女比例
学校电话:0816-6089071 学校官网

学校介绍

  西南科技大学坐落于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学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的西部14所高校之一。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赞誉学校“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办学路子。学校现任党委书记董发勤、校长黄琦。
  西南科技大学源起于1952年创办的重庆第一土木建筑学校和西南建筑工程学校以及由两校合并成立的重庆建筑工程学校。学校曾在重庆、石棉、绵阳三地办学,1978年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迁至原清华大学绵阳分校校址,清华大学绵阳分校部分职工及办学资源并入学院。1993年更名为  
显示全部
  西南科技大学坐落于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学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的西部14所高校之一。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赞誉学校“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办学路子。学校现任党委书记董发勤、校长黄琦。
  西南科技大学源起于1952年创办的重庆第一土木建筑学校和西南建筑工程学校以及由两校合并成立的重庆建筑工程学校。学校曾在重庆、石棉、绵阳三地办学,1978年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迁至原清华大学绵阳分校校址,清华大学绵阳分校部分职工及办学资源并入学院。1993年更名为西南工学院。2000年,原西南工学院与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西南科技大学。学校校园现占地5463亩,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是读书治学的好地方。学校现有建筑面积11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7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已达8.87亿元。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3.78万平方米,藏有纸质图书253万余册,电子图书756万余册。
  学校现有在校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学生、外国留学生3.9万余人。设有国防科技学院等16个学院,在工学、农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设有本科专业83个;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有4个学科方向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有四川省“双一流”建设学科(群)2个、省级优势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11个,有国防科工局批准的国防基础学科1个、国防特色学科方向5个。材料科学、工程科学、化学、环境/生态学科4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其中材料科学、工程科学和化学3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5‰。
  学校现有教职工269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324人,副高级职称人员629人;有博士生、硕士生导师875人;从董事单位等聘任院士15人;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四川省教学名师等200余人次。有“核废物环境下的生物效应”“核应急环境安全智能感知与预警”国家国防科技创新团队2个,“碳纳米材料”“特种高分子”“军民融合研究”等8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以及“光电检测技术与研究”等17个四川省教育厅创新团队。
  学校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1个,国家遥感中心绵阳科技城分部1个,有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有四川省重点实验室3个,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四川省工程实验室3个,四川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1个,四川省军民两用技术转移和产业孵化中心等。有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0个。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1个,首批四川新型智库1个,有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省级研究平台5个、省社科普及基地2个。近年来,学校完成了多项国家重大专项、“973”“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国防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240余项。学校在2020年自然指数中国内地高校TOP200中居第125位(四川省属高校第1位)。
  学校有光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等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32门,每年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开出各类课程3000余门。电子技术与创新、化学实验教学等国家级和省级高校教学团队8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7个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在2021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布的2012-2020全国普通高校教师竞赛状态数据排行榜中,西南科技大学居全国44位(四川省属高校第2位)。有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环境工程等6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国防重点专业,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为国防紧缺专业,有38个国家和四川省一流专业,土木工程等7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有2个国家级和1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学生在全国“挑战杯”“数学建模”“大学创业大赛”等科技文化体育大赛及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学校机器人小组荣获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冠军、最佳技术奖,亚太地区亚军、最佳技术奖。在2019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布的2015-2019“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中,学校荣登百强校之列,居全国第67位(四川省属高校第1位)。在2020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第五轮总排行榜中居第58名(位列全省第4位,省属高校第1位)。学校构建了覆盖所有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形式和非学历教育的全民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是全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全国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示范服务中心、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已建设成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俱乐部”。学校是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定点联系高校之一,联合组建成立了“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在国防科技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技术转移和区域特色高端智库方面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学校拉美研究中心研究成果积极服务国家拉美战略,获得刘延东副总理充分肯定。学校充分发挥在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先进建筑材料、控制工程与智能系统、特殊环境机器人技术、环境安全技术、城市污水和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核废物处理处置技术、农业生物质资源循环利用等科研特色和传统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社会经济效益上百亿元。
  学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30余所国(境)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联系,特别加强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培养等领域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学校教育国际化水平加快提升。
  “西南明珠出沧海,桃李春风物华新”。在新的发展征程中,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科学理性、开放包容、彰显卓越”的办学理念,发扬“艰苦奋斗,拼搏创新”西南科大精神,践行“厚德、博学、笃行、创新”校训,为加快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数据截至2022年10月) 收起

院校分数线

显示全部院校分数线

院校设置

截至2013年底,学校设有国防科技学院等17个学院(部),在工学、农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设有78个本科专业。

西南科技大学院系一览表

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理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体育学科部
西南科技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西山校区)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独立学院)

专业特色

截至2013年底,学校设有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和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学科方向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有国防基础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11个。

      国防基础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省级重点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企业管理、通信与信息系统、英语语言文学、植物学

四川省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授权学科及支撑学科

序号
立项建设的博士学位学科
一级学科
所属学院
1
授权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学院
2
控制科学与工程
信息学院
3
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资学院
4
支撑学科
机械工程
制造学院
5
生物学
生命学院
6
土木工程
土建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学科汇总表

序号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批准时间
二级学科
批准时间
招生
时间
1 03 法学 0301 法学 030104 刑法学 2006.01 2007
2 030707 经济法学 2000.12 2002
3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2011.03 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003.09 2004
4 03050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2011.07 2012
5 0305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2006.01 2007
6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2003.09 2004
7 030506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2011.07 2012
8 04 教育学 0401 教育学 040110 教育技术学 2006.01 2007
9 05 文学 0501 中国语言文学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2006.01 2007
10 0502 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 2003.09 2004
11 07 理学 0702 物理学 2011.03 070201 理论物理 2011.07 2012
12 070202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2011.07 2012
13 070204 等离子体物理 2011.07 2012
14 070205 凝聚态物理 2006.01 2007
15 070207 光学 2011.07 2012
16 0703 化学 2011.03 070301 无机化学 2006.01 2007
17 070302 分析化学 2003.09 2004
18 070303 有机化学 2011.07 2012
19 07030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2011.07 2012
20 0710 生物学 2011.03 071001 植物学 2003.09 2004
21 071002 动物学 2011.07 2012
22 071005 微生物学 2011.07 2012
23 071007 遗传学 2011.07 2012
24 071008 发育生物学 2011.07 2012
25 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2011.07 2012
26 08 工学 0802 机械工程 2011.03 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2003.09 2004
27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 2006.01 2007
28 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 2011.07 2012
29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6.01 0805Z1 纳米材料与技术 2011.09 2013
30 0805Z2 功能材料 2011.09 2013
31 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2000.12 2002
32 080502 材料学 1998.06 1999
33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2006.01 2007
34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 080902 电路与系统 2006.01 2007
35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2011.03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 2003.09 2004
36 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2011.07 2012
37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2011.03 0811Z1 网络与测控技术 2011.09 2013
38 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1998.06 1999
39 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2006.01 2007
40 08110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2003.09 2004
41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11.03 0812Z1 信息安全 2011.09 2013
42 0812Z2 信息管理 2011.09 2013
43 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2011.07 2012
44 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2011.07 2012
45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2000.12 2002
46 0814 土木工程 2011.03 0814Z1 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 2011.09 2013
47 081401 岩土工程 2011.07 2012
48 081402 结构工程 2000.12 2002
49 081404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2006.01 2007
50 081405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2011.07 2012
51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2011.03 081701 化学工程 2011.07 2012
52 081703 生物化工 2011.07 2012
53 081704 应用化学 2000.12 2002
54 0818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081801 矿产普查与勘探 1998.06 1999
55 081803 地质工程 2006.01 2007
56 0819 矿业工程 2011.03 0819Z1 矿物材料学 2011.09 2013
57 0819Z2 资源环境与数字矿山工程 2011.09 2013
58 081901 采矿工程 2011.07 2012
59 081902 矿物加工工程 2011.07 2012
60 081903 安全技术及工程 2003.09 2004
61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2011.03 0830Z1 环境生物技术 2011.09 2013
62 0830Z2 核废物与环境安全 2011.09 2013
63 083001 环境科学 2011.07 2012
64 083002 环境工程 2003.09 2004
65 0833 城乡规划学 2011.08 083301 城市规划与设计 2003.09 2004
66 0835 软件工程 2011.08
67 0837 安全科学与工程 2011.08
68 12 管理学 1202 工商管理 2011.03 120201 会计学 2011.07 2012
69 120202 企业管理 2003.09 2004
70 120203 旅游管理 2011.07 2012
71 120204 技术经济及管理 2011.07 2012
72 1202Z1 媒体管理 2011.09 2013
73 1205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120502 情报学 2006.01 2007
      西南科技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点
序号 专业学位类别 专业领域名称 批准时间 招生时间
1 4101 法律硕士(非法学) 410100 法律硕士(非法学) 2009.6 2009
2 4102 法律硕士(法学) 410200 法律硕士(法学) 2009.6 2009
3 4301 工程硕士 430102 机械工程 2010.3 2010
4 430105 材料工程 2006.3 2006
5 430109 电子与通信工程 2010.3 2010
6 430110 集成电路工程 2010.3 2010
7 430111 控制工程 2006.3 2006
8 430112 计算机技术 2007.4 2007
9 430114 建筑与土木工程 2007.4 2007
10 430117 化学工程 2009.3 2009
11 430118 地质工程 2006.3 2006
12 430119 矿业工程 2010.3 2010
13 430125 安全工程 2010.3 2010
14 430130 环境工程 2009.3 2009
15 430138 工业设计工程 2010.9 2011
16 4601 工商管理硕士 460100 工商管理硕士 2009.6 2009
17 5801 翻译硕士 580100 翻译硕士 2010.9 2011
      截至2013年底,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特色专业 15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7个,国防紧缺专业1 个,国防重点专业1个,国家精品课程3门、四川省精品课程36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环境工程、农学、地质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四川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地质工程、环境工程、自动化、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经济学、工程力学、软件工程、工业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应用化学、对外汉语
      国家级精品课程:《现代电子系统设计》(马建国)、《化学综合设计实验》(霍冀川)、《管理学原理》(张霜)

省级精品课程

课程
负责人
课程
负责人
课程
负责人
VB程序设计
王基生
基础英语
陈从梅
材料工程基础
卢忠远
现代信息查询与利用
赵静
爆破工程
张志贵
基础光学
王俊波
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
陈翰林
无机及分析化学
钟国清
生物统计学
周海廷
电子系统创新设计与实践
张华
城市规划原理
谭少华
现代数字系统设计
马建国
语言学概要
郑剑平
计算机控制系统
张笑微
晶体学
唐敬友
工程训练
尹显明
化学综合设计实验
霍冀川
工程地质学
易发成
政府经济学
王朝全
英语笔译
陈清贵
微机接口及应用
陈波
液压与气压传动
张俊俊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
陈海焱
自动控制理论
毕效辉
应用矿物学
董发勤
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
王汝恒
大学物理
任学藻
光电子技术
王俊波
创造学与创新实践
董发勤
高等数学
杨汉生
软件测试技术
范勇
植物细胞工程
胡尚连
水污染控制工程
王成端
应用生物化学
罗学刚
岩石力学
陆文
工程力学
郑旭
      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专业名称 所在学院 负责人 职 称 获批时间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 朱建公 教 授 2012年
软件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范 勇 教 授 2012年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霍冀川 教 授 2012年
      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专业名称 所在学院 负责人 职称 获批时间
环境工程 环境与资源学院 李虎杰 教 授 2012年
自动化 信息工程学院 吴 斌 教 授 2012年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王月明 教 授 2012年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理学院 周自刚 教 授 2012年
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 国防科技学院 李显寅 教 授 2012年
食品科学与工程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熊双丽 副教授 2012年
      远程教育专业
专业名称 主考院校
应用物理学
西南科技大学
地理科学
西南科技大学
光信息与技术
西南科技大学
应用化学
西南科技大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西南科技大学
生物技术
西南科技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
西南科技大学
广告学
西南科技大学
对外汉语
西南科技大学
文学
西南科技大学
商务英语
西南科技大学
生物工程
西南科技大学
制药工程
西南科技大学
测绘工程
西南科技大学
城市规划
西南科技大学
采矿工程
西南科技大学
环境工程
西南科技大学
交通工程
西南科技大学

密码登录

手机短信登录

手机号码
密码
30天自动登录
登录

加入报考大学

助你考得好,更能报得好
手机号码
验证码
设置6~18位密码
我已阅读并接受 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注册

报考大学已全面升级,将提供更全面的院校信息与志愿填报服务,请先完善个人信息。

立即完善个人信息

欢迎进入报考大学

请选择你的考区所在地

开始使用报考大学
tel

全国咨询电话

400-100-0233

售前客服QQ 售后客服QQ
微信公众号
wx
扫一扫,最新报考资讯
微信公众号
app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拖动左边滑块完成上方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