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填报 >  院校大全  > 

温馨提示

网页暂不支持该功能,请打开报考大学APP,使用该功能

学校概况

  • 内蒙古
    所在省份
  • 呼和浩特市
    所在城市
  • 1952
    创建时间
  • 43575
    学生人数
  • 25
    硕士点
  • 15
    博士点
  • 公办
    办学
  • 90:10
    男女比例
学校电话:0471―4300730 学校官网

学校介绍

  内蒙古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林为主,以草原畜牧业为特色,具有农、工、理、经、管、文、法、艺等8个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具备培养高职高专、学士、硕士及博士的完整高等教育体系。2001年成为国家西部大开发“一省一校”重点支持建设的大学,2012年成为国家林业局(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2013年进入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院校行列。
  历史沿革
  1952年,原河北农学院、平原农学院的畜牧兽医系和山西农学院的兽医专业整建制迁至归绥(现呼和浩特),组建了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所本科高等学校——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1958年,内蒙古林学院成立。  
显示全部
  内蒙古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林为主,以草原畜牧业为特色,具有农、工、理、经、管、文、法、艺等8个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具备培养高职高专、学士、硕士及博士的完整高等教育体系。2001年成为国家西部大开发“一省一校”重点支持建设的大学,2012年成为国家林业局(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2013年进入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院校行列。
  历史沿革
  1952年,原河北农学院、平原农学院的畜牧兽医系和山西农学院的兽医专业整建制迁至归绥(现呼和浩特),组建了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所本科高等学校——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1958年,内蒙古林学院成立。1960年,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更名为内蒙古农牧学院。1999年,内蒙古农牧学院和内蒙古林学院合并组建内蒙古农业大学。
  办学规模
  学校现设动物科学学院等24个院(部),现有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在校生43575人(校本部29791人)。其中研究生4946人(博士研究生724人),留学生198人。学校总占地面积1.5万亩(含科技园区),校园占地总面积3360亩(校本部2630亩)。校本部教学行政用房面积40.92万平方米,标准田径场(馆)4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亿元。
  学科专业
  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培育学科26个,有自治区一流建设学科11个。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6种。现有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18个、自治区级8个。现有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91个,拥有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2个(含8个专业),有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40个、重点建设专业6个、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4个。农业科学学科连续五年进入ESI全球前1%。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2718人(校本部2225人),其中专任教师1691人(校本部1359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858人(校本部74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74%(校本部54.6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1463人(校本部122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6.52%(校本部90.10%),其中博士学位教师占43.47%(校本部53.00%)。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人,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3人,国家、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5人次,国家、自治区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5人次,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3人,自治区深入工农牧业生产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18人,获国家“青年女科学家奖”1人,自治区“333人才工程”首席专家3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8人,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112人、草原英才团队41个,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11人。获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2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28人、自治区级教坛新秀18人。入选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3人、委员9人。获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在线教育“智慧教学之星”荣誉称号教师9人。
  教学工作
  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42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72门、优质精品课程4门。
  有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教育部和农业农村部首批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3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23个。
  “十三五”以来,承担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国家级7项、自治区级210项,主编省部级规划教材117部,获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全国农业教育优秀教材奖8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73项,获全区民族教育优秀科研成果奖13项。2021年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项、银奖2项、铜奖2项。
  科学研究
  “十三五”以来,学校先后主持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2800余项,科研进账经费逾14亿元。获批包括优青、重点项目、重点国合等在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88项,经费1.96亿元;牵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6项,经费近1.57亿元;依托“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持承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7项。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省部级科技和社科成果奖67项,其中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奖26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项;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00余篇,授权专利1032项。学校在乳酸菌、蒙古马、蒙古牛、蒙古羊、野骆驼、牧草、玉米、燕麦等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已建成科技部、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教育厅等省部级科研创新团队33个。获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高校青年科技英才39人。已建成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科技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野外台站及哲学社会科学基地)88个。学校入选文化部、教育部共同组织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成为目前全国78所研培高校之一,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承担该项目的高校。
  社会服务
  2013年学校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计划。入选“十三五”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相关岗位科学家与综合试验站教师13人,学校获批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内蒙古农牧厅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基地,获批自治区科普示范基地2个。2018年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全面统筹和管理科技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工作。发挥学校农牧林水草乳沙等特色学科优势,构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助力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十三五”以来,通过“校-地-企”合作,建设了10个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站、68个特色产业基地与科技服务点。成立内蒙古种业协同创新联盟、乡村振兴产业服务中心,与正大、伊利、蒙牛、蒙草抗旱、金宇集团等企业签订100余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土默特右旗人民政府共建“敕勒川农博园”,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横向科研项目497项,经费13657万元;5个益生菌菌种、11个兽用疫苗、3个牧草新品种及相关技术,6项发明专利实现转化,转化总金额5353万元。27项动植物品种培育(选育)专项资助项目累计培育出新品系62个,新品种15个,制定技术标准14项,授权专利19项。
  开放办学
  先后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和蒙古国等二十多个国家的7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及学术交流关系,成立了“中加可持续农业研究与发展中心”“马利克管理中心内蒙古农业大学分中心”。近五年,学校选派教师到国外访学、学术交流240余人次,国外来校开展学术交流、访问讲学、科研合作等活动的专家教授700余人次。学校成立了“‘一带一路’研究所”,参加了有关“一带一路”教育援外项目及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2012年学校成为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承办单位,承办多边和双边援外培训29期,累计培训来自54个国家的762名学员。2015年学校成为“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与研究中心”,累计培训学员8000多人次。
  社会荣誉
  学校党委荣获全国和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学校被授予全区“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区首批“文明校园”称号,入选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职业技术学院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教务处获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先进教务处”和“优秀教务处”等称号,校团委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学校多次获得“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优秀单位”“全区高校学生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动物科学学院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兽医学院被评为“全区民族团结先进集体”,校史展览馆被确定为“内蒙古大学生德育基地”。(2022年4月) 收起

院校分数线

显示全部院校分数线

院校设置

截至2014年5月,学校设有动物科学学院、兽医学院、农学院、林学院、生态环境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艺术设计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言学院、理学院、能源与交通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农大分院)、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部等22个院(部),其中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建设单位。

专业特色

      截至2014年5月,学校设有76个本科专业,其中“蒙汉”双语授课专业13个,“汉英”双语授课专业17个。学校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农业部重点学科,3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5个自治区重点一级学科,22个自治区重点学科, 4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有1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位授权点涉及经济学、法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7个学科门类。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国家重点学科 (1个):草业科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农业水土工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农业部重点学科(1个):草业科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3个):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培育、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一级学科( 5个):农业工程、作物学、畜牧学、兽医学、林学。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学科( 22个):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草业科学、基础兽医学、森林培育、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水文学及水资源、木材科学与技术、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果树学、蔬菜学、农业经济管理。

      截至2014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72门,其中4门荣获自治区级“优质精品课程”,1门入选首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获国家级创新实验区试点班和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专项资助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数36个。2006-2014年,学校有3部教材获国家级教材奖,有95部教材被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其中7部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教材,42部被确定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1部入选国家百门精品课程教材,2部获中华科教基金奖。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1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59项。2002年和2008年,学校两次接受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都获得“优秀”。
      国家级精品课程:家畜病理学、治沙原理与技术、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实用植物生物学基础、家畜育种学。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综合英语、电工技术、动物生理学、普通化学、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数据库应用、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投资项目评估、家畜解剖学、林木种苗学、大学英语、交通工程设施设计、畜牧业经济管理、机械原理、园艺植物实用生物技术、路基路面工程、分子生物学、道路建筑材料、耕作学、花卉鉴赏与花文化、灌溉排水工程学、普通昆虫学、土壤学、动物营养学、牧草种子学、家畜繁殖学、发展经济学、木材干燥学、设施园艺学、生物化学、水泵及水泵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家禽生产学、食品微生物、理论力学、数据库原理与技术、结构力学、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作物栽培学、家畜育种学、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管理学、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分析化学、液压与气压传动、物理学、水力学、食品工程原理、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高等数学、测量学、管理学原理、园艺植物生产环境、食品分析技术、材料力学(本科)、造林学、植物学、实用植物生物学基础、治沙原理与技术、中兽医学、家畜病理学、家畜繁殖原理与应用技术 、工程水文学、材料力学(高职)、汽车电子技术、家畜环境卫生学、有机化学、道路工程、汽车构造、工程力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动物医学、动物科学 、草业科学 、林学、农业水利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农学。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动物生产类。
      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农业水利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自治区品牌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草业科学 、园林 、农业水利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 、农学、园林技术、农林经济管理、木材科学与工程、艺术设计、畜牧兽医技术、食品加工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园艺技术、旅游管理、食品生物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

密码登录

手机短信登录

手机号码
密码
30天自动登录
登录

加入报考大学

助你考得好,更能报得好
手机号码
验证码
设置6~18位密码
我已阅读并接受 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注册

报考大学已全面升级,将提供更全面的院校信息与志愿填报服务,请先完善个人信息。

立即完善个人信息

欢迎进入报考大学

请选择你的考区所在地

开始使用报考大学
tel

全国咨询电话

400-100-0233

售前客服QQ 售后客服QQ
微信公众号
wx
扫一扫,最新报考资讯
微信公众号
app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拖动左边滑块完成上方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