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填报 >  院校大全  > 

温馨提示

网页暂不支持该功能,请打开报考大学APP,使用该功能

学校概况

  • 山东
    所在省份
  • 青岛市
    所在城市
  • 1924
    创建时间
  • 32000
    学生人数
  • 35
    硕士点
  • 18
    博士点
  • 公办
    办学
  • 46:54
    男女比例
学校电话:0532-66782426 学校官网

学校介绍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显著、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学校校训是“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学校创建于1924年,历经私立青岛大学、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办学时期,于1959年发展成为山东海洋学院,1960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性大学之一,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学校有崂山校区、鱼山校区和浮山校区3个校区,占地2400余亩,正在建设西海岸校区。设有21  
显示全部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显著、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学校校训是“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学校创建于1924年,历经私立青岛大学、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办学时期,于1959年发展成为山东海洋学院,1960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性大学之一,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学校有崂山校区、鱼山校区和浮山校区3个校区,占地2400余亩,正在建设西海岸校区。设有21个学院和1个基础教学中心。现有在校生32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6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3000余人、博士研究生2600余人、外国留学生500余人。教职工3896人,其中专任教师2009人,博士生导师505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35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960人,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
  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合作竞争意识、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造就国家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为特殊使命。学校遵循“通识为体,专业为用”的本科教育理念,实行有限条件的自主选课制度和学业识别与毕业专业识别确认制度,努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毕业生中已有14人当选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先后担任国家海洋局局长,参加中国第一次南极考察的75位科学家中一半以上是学校毕业生。
  学校拥有科学考察实习船舶3艘,包括5000吨级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东方红3”、3000吨级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东方红2”、300吨级的“天使1”科考交通补给船,形成了自近岸、近海至深远海并辐射到极地的海上综合流动实验室系统,具备了一流的海上现场观测能力。学校是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的主要依托单位,主持其中“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2个功能实验室的工作,作为骨干力量参与其他6个功能实验室的建设。
  学校地球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技术、化学、材料科学、农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学与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微生物学10个学科(领域)名列美国ESI全球科研机构排名前1%。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1项;“十三五”以来,主持国家级各类项目140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0项,被SCI、EI、ISTP等三大收录系统收录论文230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962项,授权发明专利1364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29项。
  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到203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综合性海洋大学;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
  
  办学有关指标
  “双一流”建设学科
  2个
  山东省高水平学科
  9个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18个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2个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35个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25个
  本科专业
  83个
  国家级教学团队
  4个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4个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2个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1个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2个
  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
  25门
  国家级一流课程
  26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
  12个
  国家级一流专业
  22个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2个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试点专业
  7个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3个
  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2个
  长江学者
  16人
  “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14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4人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14人
  山东省“泰山学者”
  82人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3人
  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10人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9项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级社科重大项目
  1项
  21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
  3个
  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2个
  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
  3个
  4个
  博士后流动站
  15个
  前沿科学中心
  1个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个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1个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7个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4个
  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1个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
  1个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5个
  山东省基础科学研究中心
  2个
  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
  2个
  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5个
  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9个
  青岛市重点实验室
  5个
  青岛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9个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海洋生物工程中心
  1个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国家海洋局共建)
  1个
  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海洋学、化学)
  2个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1个
  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1个
  教育部-科技部“111创新引智基地”
  6个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1个
  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
  1个
  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3个
  山东省“十二五”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2个
  
  (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 收起

院校分数线

显示全部院校分数线

院校设置

      截至2013年12月,中国海洋大学设有17个院,1个基础教学中心,1个社会科学部,68个本科专业。

院系名称 本科专业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 海洋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类(中外合作办学)
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海洋技术、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含海洋化学方向)、化学工程与工艺
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水产养殖学、海洋资源与环境、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 药学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地质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自动化、轮机工程
中国海洋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日语、朝鲜语、法语、德语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汉语言文学、文化产业管理、新闻学、编辑出版学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法学类(中外合作办学)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旅游管理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经济学(海洋经济方向)
中国海洋大学基础教学中心 教育技术学、音乐表演、运动训练
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 专门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研究,无本科专业

专业特色

      截至2013年12月,中国海洋大学有13个博士后流动站,1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3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3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6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3个类别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是国家首批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还具有招收高校教师(15个专业领域)、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学校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0个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1个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 “十二五”重点学科。

      博士后流动站:

      海洋科学、大气科学、水产、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水利工程、药学、生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法学。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应用经济学、法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水产、药学、工商管理。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应用经济学、统计学、法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海洋科学、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水产、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海洋科学、水产科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水产养殖、渔业资源、捕捞学、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环境科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气象学、海洋物理学(海洋信息探测与处理)、水生生物学(特色重点)、遗传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化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环境工程(特色重点)、药物化学(特色重点)、会计学(特色重点)、船舶与海洋工程(特色重点)、计算数学、区域经济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社会学、金融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 “十二五”重点学科:

海洋与生态文化。

   截至2013年12月,中国海洋大学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还拥有2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级特色专业:

      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会计学、水产养殖、海洋技术、生物科学类、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海洋科学、药学、法学、食品科学、工程、化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

      海洋化学、大学法语、食品保藏原理与技术、食品化学、环境海洋学、卫星海洋学、物理海洋学、贝类增养殖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海洋调查方法、海洋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海洋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海洋学实验教学中心、水产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海洋生命科学与技术跨学科人才培养实验区、水产养殖学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海洋学、海洋化学。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密码登录

手机短信登录

手机号码
密码
30天自动登录
登录

加入报考大学

助你考得好,更能报得好
手机号码
验证码
设置6~18位密码
我已阅读并接受 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注册

报考大学已全面升级,将提供更全面的院校信息与志愿填报服务,请先完善个人信息。

立即完善个人信息

欢迎进入报考大学

请选择你的考区所在地

开始使用报考大学
tel

全国咨询电话

400-100-0233

售前客服QQ 售后客服QQ
微信公众号
wx
扫一扫,最新报考资讯
微信公众号
app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拖动左边滑块完成上方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