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填报 >  院校大全  > 

温馨提示

网页暂不支持该功能,请打开报考大学APP,使用该功能

学校概况

  • 广东
    所在省份
  • 广州市
    所在城市
  • 1933
    创建时间
  • 21700
    学生人数
  • 0
    硕士点
  • 0
    博士点
  • 公办
    办学
  • 60:40
    男女比例
学校电话:020-61230389 学校官网

学校介绍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原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33年,是省属唯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双高”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前身是“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至今已有86年职业教育历史,其中1959-1963年和1978-1983年两段时期,学校开办本科教育,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1000余人。学校秉承“德能兼备,学以成之”的校训和“自强、敬业、求实、创新”的广轻精神,为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输送数万名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办学条件好
  学校现有广州和南海两个校区,其中广州校区定位为“大文科校区”,文科、艺术类专业面向广州现代服务业;南海校区成为“大工科校区”,  
显示全部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原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33年,是省属唯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双高”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前身是“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至今已有86年职业教育历史,其中1959-1963年和1978-1983年两段时期,学校开办本科教育,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1000余人。学校秉承“德能兼备,学以成之”的校训和“自强、敬业、求实、创新”的广轻精神,为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输送数万名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办学条件好
  学校现有广州和南海两个校区,其中广州校区定位为“大文科校区”,文科、艺术类专业面向广州现代服务业;南海校区成为“大工科校区”,工科专业面向珠江西岸高端制造业,校园总面积17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43万多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实训用房近20万平方米,图书馆3万多平方米,学生公寓近1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5.5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亿多元,学校图书馆拥有藏书近160万册,电子图书200多万册。网络信息点数2万多个,音视频电子资源1万多小时,学校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建有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近350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900多个。
  --办学成果优异
  学校是广东省唯一拥有7个省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的高职院校,是同时拥有省级协同发展中心及协同育人平台的两所高职院校之一,是全国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高校思政研究会高职高专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单位(广东省会长单位)、全国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示范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高职“一校一品”示范单位、全国社会实践工作优秀单位、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单位、广东省创新创业示范校单位、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示范校单位、广东省示范职业教育集团、广东省集团化办学单位、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学校立项“国家标杆党支部”1个,并先后获得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服务贡献50强(连续两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育人成效50强、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影响力排行榜30强、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高职)20强,全国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创新优秀示范案例50强。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2019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综合竞争力排行榜第9名。
  多功能文化食堂、智能垃圾分类系统等创新性后勤改革领先全国。
  --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业务水平高
  学校现有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00余人(二级教授9人),珠江学者9 人,“双师”素质教师70 0余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1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人物2人,全国轻工行业先进工作者1人,中国轻工职业教育教学名师1人,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1名,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2人,南粤优秀教师11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4人,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广东省教学名师、专业领军人才等名师专家近70人。建立了一个由企业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能工巧匠、高级经理人等组成的优质兼职教师资源库,兼职教师与专业专任教师数之比达到1:1以上。
  学校在广东省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考核中连续三年排名第一。2019年全国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排前十名。
  --教学成果丰硕
  学校设有机电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技术学院、轻化工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学院、汽车技术学院、生态环境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财贸学院、管理学院、应用外语学院、创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三个协同教学中心(工业机器人协同教学中心、现代信息技术与新工科协同教学中心、应用外语协同教学中心),设20个专业群、69个招生专业。2016年11月,学校成立创业学院,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通识教育,面向精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定制培养。
  学校已建成国家示范性专业4个、央财“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经费支持专业2个、省级示范性专业3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3个、省级品牌专业建设项目13个,建有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9门、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1门、国家教指委精品课程22门、省级精品课程21门、省级优质课程2门,立项省级精品开放课程4 5门,其中已验收3门,在建省级专业资源库2个。
  2009年以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0项,行业教指会特等奖2个,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9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
  --职教特色明显,人才培养质量高
  学校是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已立项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3项,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 9项。学校积极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全面实施“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协同育人模式,开展了“3+2”中高衔接、“2+2”和“4+0”高本联培、“3+2”高本衔接、工程硕士培养等多种形式的协同培养,其中本科专业共1 3个,搭建起“中-高-本-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
  连续多年,录取人数和录取分数线均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茅,文理类、艺术类高考录取分数线均高于本科省控线。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母校的满意度和薪资水平高于全国示范校平均水平,初次就业率高于98%,用人单位满意度99%以上。
  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奖数量与质量节节攀升。近三年来,共获得国家级奖项500多个、省部级奖项1000余个。
  --产教融合,社会服务能力强
  学校构建并不断完善政校行企协同促进产教融合长效机制,围绕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打造“一群一院一联盟”,搭建了广东轻工职教集团、轻工行业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南海职业教育政校行企协同创新联盟、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教联盟、粤港澳数字创意产教联盟、粤港澳跨境电商产教联盟、广东酒店职业教育联盟、全国精准营养食品与果蔬加工产教联盟、国家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基地等产学研创新、科技研发与转化平台,与华为等世界500强知名企业合作成立了华为ICT学院、瀚蓝环境学院、白天鹅学院、雷诺钟表学院、许鸿飞国际文创学院等10个产业学院,实现校企精准对接,产教深度融合,精准育人。
  近五年,获国家级科技项目4项、省级36项;国家级、省级科技奖励13项;面向企业开展科技攻关项目200余项。申报专利近430项,授权近300项,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位列广州地区高校(含本科)前十名。
  --坚持对外合作,国际化办学水平高
  学校积极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已与国(境)外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引进智力与优质教育资源、人才培养、合作办学、汉语言培训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累计已招收来自3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4 00余名。
  2017年,学校牵头组建广东省“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联盟,输出广轻职教模式,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国际化办学呈现新气象。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服务广东经济社会
  依托“国家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南海)基地”“广东轻工培训中心”“职教师资优质省级基地”“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所”等国家级和省级平台,并设有专门和专业性培训机构30多个,面向社会、社区和产业、行业积极开展各级各类培训服务,年培训量超15万人天;与本科院校进行网络远程教育及自学考试合作,并在深圳、佛山、珠海、韶关等地设立12个校外专科继续教育教学点,学校各类学历继续教育在读人数4000余人。
  “十三五”期间,学校将遵循“三大一强”院校治理理念,围绕“创新强校工程”及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努力把学校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国家优质高职院校,成为高职院校治理的标准与典范,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典范。 收起

院校分数线

显示全部院校分数线

院校设置

      根据2014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下设14个二级院系,共有70个专科专业,130个专业方向。 

院系 专业
艺术设计学院 艺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装潢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设计与制作
计算机工程系 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技术、
轻化工程系 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生物制药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化妆品营销与使用技术、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
传播工程系 制浆造纸技术、包装技术与设计印刷图文信息处理、出版与发行
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生物技术及应用、生物化工工艺、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生物技术、
机电工程系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
管理工程系 文秘、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电子商务
经济系 证券与期货、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经济信息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
旅游系 旅游管理、涉外旅游、酒店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
应用外语系 商务英语、商务日语、应用德语、国际商务管理方向(中外合作办学)
电子通信工程系 应用电子技术、电子声像技术、半导体照明技术与应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通信工程监理
汽车系 汽车运用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环境工程系 建筑装饰材料及检测、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园林工程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
继续教育学院 --

专业特色

根据2014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示范性专业7个、国家精品课程10门、省级精品课程21门、教指委精品课程22门。

      省级示范性专业

机电一体化技术 食品营养与检测 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
广告设计与制作 纸浆造纸技术 软件技术
酒店管理 -- --

      国家级精品课程

专业 负责人 获批年度
涂料生产技术 龚盛昭 2010
产品设计 桂元龙 2010
灌装线设备安装与维修 周文玲 2009
塑料挤出成型 徐百平 2009
包装装潢设计与制作 沈卓娅 2009
通信工程监理实务 秦文胜 2009
饭店前厅服务与管理 李 丽
2008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 杜淑霞
2008
日用化学品制造原理与工艺 龚盛昭
2007
平面广告设计 刘境奇 2005

      省级精品课程

专业 负责人 获批年度
塑料配混技术 王玫瑰 2010
职业英语 吴寒 2010
税务实务
刘生华
2010
旅游电子商务 李丽 2010
涂料生产技术 龚盛昭 2010
灌装线设备安装与维修 周文玲 2009
塑料挤出成型 徐百平 2009
JAVA平台项目开发基本技能 古凌岚 2009
包装装潢设计与制作 沈卓娅 2009
通信工程监理实务 秦文胜 2009
饭店前厅服务与管理 李  丽
2008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 杜淑霞
2008
机械制造技术 吴年美
2008
成本会计 刘志娟
2008
产品设计 桂元龙
2007
日用化学品制造原理与工艺 龚盛昭
2007
数据库应用技术 张蒲生 2007
字体设计 沈卓娅 2006
Linux基础 李 洛 2006
机械设计基础 王 军 2006
平面广告设计 刘境奇 2005

      教指委精品课程

专业 负责人 年度 类别
水污染控制工程 王汉道 2010 水资源与水环境教指委精品课程
生物制药技术 李家洲 2010 生物技术类教指委精品课程
塑料测试技术 谭寿再 2010 轻化类教指委精品课程
印刷质量检测与控制 李荣 2010 包装与印刷类教指委精品课程
企业会计实训 刘志娟 2010 工商管理类教指委精品课程
外贸跟单实务 吴薇 2010 经济类教指委精品课程
精细化工设备 胡智华 2010 化工类教指委精品课程
精细有机合成技术 黎彧 2010 化工技术类教指委精品课程
通信工程监理实务 秦文胜 2009 通信类教指委精品课程
涂料生产技术 龚盛昭 2009 轻化类教指委精品课程
汽车空调原理与维修 梁仁建 2009 汽车类教指委精品课程
制浆技术 郑荣辉 2009 化工类教指委精品课程
电动与调速控制 常晓玲 2009 自动化类教指委精品课程
陶瓷工艺技术 毛 瑞 2009 材料类教指委精品课程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 贝惠玲
2009
食品类教指委精品课程
编辑理论与实务 刘筑 2009 出版与发行类教指委精品课程
VI设计 符 远 2009 艺术设计类教指委精品课程
产品设计 桂元龙 2009 艺术设计类教指委精品课程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 杜淑霞
2008
食品类教指委精品课程
商务英语 吴 寒 2008 英语类教指委精品课程
成本会计 刘志娟
2008
工商管理类教指委精品课程
精细化学品检验技术 龚盛昭 2008 化工技术类教指委精品课程

密码登录

手机短信登录

手机号码
密码
30天自动登录
登录

加入报考大学

助你考得好,更能报得好
手机号码
验证码
设置6~18位密码
我已阅读并接受 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注册

报考大学已全面升级,将提供更全面的院校信息与志愿填报服务,请先完善个人信息。

立即完善个人信息

欢迎进入报考大学

请选择你的考区所在地

开始使用报考大学
tel

全国咨询电话

400-100-0233

售前客服QQ 售后客服QQ
微信公众号
wx
扫一扫,最新报考资讯
微信公众号
app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拖动左边滑块完成上方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