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填报 >  院校大全  > 

温馨提示

网页暂不支持该功能,请打开报考大学APP,使用该功能

学校概况

  • 江苏
    所在省份
  • 南京市
    所在城市
  • 1953
    创建时间
  • 31000
    学生人数
  • 35
    硕士点
  • 20
    博士点
  • 公办
    办学
  • 67:33
    男女比例
学校电话:025-84315260 学校官网

学校介绍

  南京理工大学是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由创建于1953年的新中国军工科技最高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分建而成,经历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等发展阶段,1993年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1995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获批成立研究生院;2011年,获批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7年,学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2018年,王泽山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同年,学校成为工信部、教育部、江苏省共建高校。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学  
显示全部
  南京理工大学是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由创建于1953年的新中国军工科技最高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分建而成,经历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等发展阶段,1993年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1995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获批成立研究生院;2011年,获批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7年,学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2018年,王泽山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同年,学校成为工信部、教育部、江苏省共建高校。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厚德博学”的办学理念,秉持“进德修业,志道鼎新”的校训,弘扬“团结、献身、求是、创新”的校风,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社会进步为使命,为党育英才、为国铸利器,围绕陆海空天信融合发展,向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现有机械工程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公共事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格莱特研究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新能源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等20个专业学院,以及钱学森学院、中法工程师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并与合作方联合创办了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和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2个独立学院。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兵器与装备、信息与控制、化工与材料三大优势学科群,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物理学6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领域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前1‰。现有国家重点学科9个,江苏省优势学科6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2个,工信部重点学科7个,国防特色学科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3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5个;具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具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9个;具有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授予权;具有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博士、硕士学位的授予权以及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招生权。学校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30000余名,留学生1000余名。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具有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和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审批权。现有教职工3500余人,专任教师22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500余人。高层次人才400余人,包括:两院院士25人,外国院士4人,国家级领军人才56人,国家级青年人才9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先进个人1人,“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4人,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7人等。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5个、工信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3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1个、江苏省创新团队34个。学校先后入选“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首批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高校。
  
  学校人才培养水平突出,育人成果丰硕。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围绕“工程精英、社会中坚”的人才培养定位,立足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新要求,培养德才兼备、求真务实、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竞争力、能引领未来的创新型精英人才。建校60多年来,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近30万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国防就业率达35%,其中15人当选两院院士。“十三五”以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3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成效显著,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是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同时也是“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和“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落户高校;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等重大赛事中屡获佳绩,其中,在第十四届全国“挑战杯”竞赛中,学校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捧得“挑战杯”。
  
  学校科技优势突出,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瞄准科技前沿,在先进发射、光电信息、导航制导、先进材料等科技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现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前沿科学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级质检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防技术创新中心分中心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8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个,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3个,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并以此为依托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出了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十三五”以来,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213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17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实现五大奖种全覆盖。由我校担任总师单位研制的武器装备亮相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接受了党和全国人民的检阅。学校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推动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被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在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校国际交流合作活跃,影响日益提升。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与英国牛津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俄罗斯鲍曼国立技术大学、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俄罗斯门捷列夫化工大学等150多所国(境)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现有国家级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8个,入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建有江苏国际知识产权学院。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合作建立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院,与法国梅斯国立工程师学院共建中法工程师学院,与英国考文垂大学设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与白俄罗斯戈梅利国立大学共建孔子学院。建有欧亚研究院,包括沙特研究中心、白俄罗斯研究中心、中东欧研究中心。学校成立了教育发展基金会,社会各界通过基金会设立了100余项奖教金和奖助学金,支持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领域不断追求卓越。
  
  学校办学环境宜人,基础设施一流。近年来,学校立足南京、面向江苏,不断延伸和扩展办学面,形成了“一校三区”的发展布局。南京校区占地320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110.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52.3亿元,各类基础设施齐全,后勤服务系统完善,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1.7亿元,图书馆收藏280余万件印刷型文献、1100余万册各类电子型及数字型文献信息资源,主要聚焦核心办学功能提升,是学校传承办学文化、筑牢发展根基、扩大办学影响的主阵地,是支撑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事业的核心校区。江阴校区占地1115亩,校舍建筑总面积32万平方米,主要聚焦国家战略实施和国际化办学,依托地方区域和产业优势,是建设服务“两个强国”先行区、前沿交叉学科先试区、国际化办学示范区。盱眙军民融合科研试验基地、水下科学试验中心和产学研合作基地正在筹建中,主要聚焦国防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是以陆海空天信深度融合的科研试验基地为主的功能校区。
  
  新时代展现新气象,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学校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总体目标和“双一流”建设核心任务,开拓进取、接续奋斗,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更新时间:2022年3月) 收起

院校分数线

显示全部院校分数线

院校设置

      截止2014年,南京理工大学设有机械工程学院、化工学院、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等14个专业学院,在66个本科专业招生;学校还建有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并与合作方联合创办了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和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两个独立学院。

学院设置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教育实验学院
      专业设置
院系
专业
化工学院
化工与制药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化工与制药类(安全工程专业)
化工与制药类(材料化学专业)
化工与制药类(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专业
化工与制药类(应用化学专业)
化工与制药类(制药工程专业)
自动化学院
自动化专业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
外国语学院
英语专业
日语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材料类(材料物理专业)
材料类(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
武器发射工程专业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类(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电子信息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
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专业)
电子信息类(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信息对抗技术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计算机类(软件工程专业)
计算机类(网络工程专业)
经济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专业)
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
经济学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会计学(会计学专业)
经济学类(金融学专业)
经济学类(经济学专业)
工商管理类(市场营销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工商管理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
工业设计专业
广播电视学专业
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设计学类(环境设计专业)
设计学类(产品设计专业)
机械类(中外合作办学(工业设计))
机械工程学院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机械类(车辆工程专业)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
机械类(工业工程专业)
机械类(机械工程专业)
兵器类(武器系统与工程专业)
兵器类(装甲车辆工程专业)
兵器类(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
理学院
工程力学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土木工程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应用物理学专业
应用统计学专业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法学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社会工作专业
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
环境工程专业
生物工程专业


专业特色

  • 重点学科
      截止2014年,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学科覆盖的二级学科总数为9个);有5个江苏省优势学科,7个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7个工信部重点学科;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4个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4个国防重点建设专业。
  • 学位授予
同期,学校设有14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金融硕士、国际商务硕士、社会工作硕士、翻译硕士、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会计硕士、图书情报硕士、工程管理硕士等10个专业学位授予点

重点学科

级别
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兵器科学与技术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
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
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
光学工程
材料学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应用化学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化学工程与技术
光学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环境工程
高端装备设计制造与质量管理
社会公共安全信息工程
江苏省重点学科
光学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纳米材料及相关技术
通信与信息系统
计算机应用技术
工程热物理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车辆工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密码登录

手机短信登录

手机号码
密码
30天自动登录
登录

加入报考大学

助你考得好,更能报得好
手机号码
验证码
设置6~18位密码
我已阅读并接受 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注册

报考大学已全面升级,将提供更全面的院校信息与志愿填报服务,请先完善个人信息。

立即完善个人信息

欢迎进入报考大学

请选择你的考区所在地

开始使用报考大学
tel

全国咨询电话

400-100-0233

售前客服QQ 售后客服QQ
微信公众号
wx
扫一扫,最新报考资讯
微信公众号
app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拖动左边滑块完成上方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