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考大学!
  • 微信
  • |
  • 微博
  • |
  • 在线客服
  • |
  • APP下载
  • |
  • 客服热线: 400-100-0233

温馨提示

网页暂不支持该功能,请打开报考大学APP,使用该功能

温馨提示

你所在考区由于2020年高考首次实行新高考政策,VIP暂不适用

温馨提示

北京、天津、山东、海南考区由于新高考政策的原因,暂不开放该功能

首页 > 发现 > 专题 > 正文

高考政治选择题如何拿满分?这个解题技巧超好用!

沉默球

收藏

2018-12-03

  怎样做好选择题?提高选择的正确率?是很多同学关心的问题。选择题在高考政治总分中占据半壁江山,可以说成绩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择题的答题情况,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做好政治选择题。

  一、选择题的基本情况

  1.目的:选择题是高考的主要题型之一,目的是检验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辨别分析能力。

  2.组成成分及特点:

  (1)组成成分

  从形式上看有两部分构成:题干和题肢。题干即选择题的主体内容,包含除选项以外的所有部分,有内容和要求两种成分;题肢是指选择题的选项部分,题肢有四种情况:本身错误不合题意;本身正确符合题意;本身正确不符合题意;本身错误符合题意。

  从内容上看有三部分构成:立意、情景、问题设置

  (2)特点

  从高考选择题的答题指导语看“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指导语中“只有一项”表明是单项选择,“最符合题目要求”表明是最佳选择。

  题干在情境设计和设问上多种多样,题肢往往似是而非,迷惑性强,稍一疏忽,就会选错。

  3.类型

  常见的有:因果关系型,比较异同型,评价分析型,事例材料型,漫画材料型,图表材料型,古文诗词型等。



  二、解题的基本要求

  1.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是做好选择题的基本前提。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必须力求全面、准确地掌握《考试说明》中规定的知识要点。

  2.仔细阅读与分析题干,明确题干的要求和规定是进行选择的出发点。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必须养成认真分析题干的习惯,反复阅读题干材料,吃透题干精神。

  3.坚持“以干求肢”的解题原则。即以题干的规定性为准绳,逐一分析题肢,选出最能与之“挂钩”的选项,排除与题干的规定性相悖的、脱钩的错误选项或同义反复的选项,才能做到准确无误的选择。

  对于选择题,一般说来我们应当先审题干,后审题肢。在审完题干材料后,不宜立刻审题肢,否则,题肢中的选项会对我们分析题干产生干扰。使人们难以迅速作出准确的判断(这一点在哲学常识选择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果在审完题干后能根据题干先作出自己的大致设想(即设想正确的选项应该是什么),然后把自己的设想和题肢进行比较,找出二者的重合之处,选择的准确率就可相对提高了。有些同学在看完题干材料后立刻转入对题肢的分析,常常感觉不少题肢似乎都可以选,这其中很大程度上是题肢干扰的结果。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当对题干的含义一时难以准确把握时,可以通过先分析选项来进行排除,特别是一道题中表述错误的选项较多时。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排除后,往往正确答案就出来了。

  三、解题的基本思路

  解答政治选择题应遵循“先审题干、后审题肢。肢干相连、以干求肢”的原则。所谓审题,就是透彻地理解、弄懂题目的含义,找出题目的意向性的过程。这是解题的前提条件,它包括审题干和审题肢两个方面的内容。要做到“三审”。

  1.审题干(即审查题干,确定题干的规定性)

  读懂题干。这是前提,也是常识,但有的同学最容易忽略这一步。通常表现在对题干粗略一看,还一知半解时,就开始看题肢,一旦对选项拿不准时,再回头看题干。不仅浪费了时间,还会造成越分析越糊涂。

  在审题干过程中,首先要明确以下三点要求:

  (1)题干的选择方向,是正向还是反向选择;

  (2)题干的命题类型,是概念、原理(或观点)的理解、判断型,还是比较型、事实的分析型、综合型;

  (3)题干的规定性,包括要求选择的范围、角度、层次等。

  这三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表现不同题干时侧重点不同。在审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题干的主题词、中心词和限制词,因为它们是题干的规定性,体现命题的意图。

  其次,做到以下五个步骤:

  ①审题型。即审查题目是什么类型,用以确定有针对性的解题方法。

  现在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当场训练一下:

  例1.2010年3月2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赵启正发布新闻并就政协话语权等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以下不属于政协话语权范畴的是()

  A.执政为民B.政治协商C.民主监督D.参政议政

  答案:A。例1是事例材料型,并且是逆向选择题。

  ②审题意,即抓住题目立意,全面理解题意。在审题意中要注意:抓住中心词和中心句,长题干要读短,短题材要读长,除了题目设问时有明确的指向性,其他的都必须把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不可断章取义。抓住材料中心的基本方法是浓缩。对复杂单句,主谓宾即为材料中心;对复句或是段落,第一层逻辑关系即为中心意思。

  现在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当场练习一下:

  例2.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春季会议在2010年4月25日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这次改革使中国在世银的投票权从目前的2.77%提高到4.42%,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这反映()

  A.我国积极参与一切国际组织的活动

  B.我国是一个对维护世界安全负责任的大国

  C.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日益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

  D.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答案:C。例2中题干的材料信息量较多,有时间,地点,数据对比等,抓住其题意,此材料的中心在于展示中国在世行中的权力加大、地位提升。

  ③审范围(即审角度,题干的限定性、指向性。)要着重弄清题干在时空、内容、逻辑三方面的规定性,以便确定题干规定性的知识范围。

  例如时空范围的规定性是“现阶段”,还是“历史上”;是“社会主义民主”,还是“资本主义民主”。

  又如内容范围的规定性是“经济生活”,还是“政治生活”或“哲学生活”;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还是人生观、价值观;是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知识”内容,还是有关“国家制度方面的知识”内容。

  再如逻辑方面的规定性是以果寻因,还是以因求果;是找区别点,还是要找共同点等。

  现在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当场练习一下:

  例3.在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过程中,我们坚持先使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由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富。这一做法正确体现的辩证法观点是()

  A、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B、内外因辩证关系

  C、物质决定意识

  D、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唯一源泉

  答案:B。例3的内容范围限定在“辩证法”,与此范围无关的选项就要先排除。

  ④审题眼(即关键词。)它确定了题干内容的特殊规定性,只有准确地把握“题眼”,选择题肢才有目标。

  关键词在题干中有表明行为主体,核心事件的,如“企业、劳动者、党、政府、人大代表、中华文化、文化修养、物质、认识、矛盾等”;有在在题干的最后一句话中,如“范围关键词”:经济学道理……、哲学道理……等。“内容关键词”:措施是……、制度是……等。“形容词关键词”:根本……、主要……等。“动词关键词”:表明……、说明…、体现……等。立意和关键词相结合,对做难度稍大的题目有较大的帮助。

  现在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当场练习一下:

  例4.当前,我国文化市场有“三俗”的倾向,即“庸俗”、“媚俗”、“低俗”。针对这种现象,作为消费者在文化消费时应当()

  ①坚持文化的多样性

  ②提高文化辨别的眼力

  ③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④选择具有传统价值的文化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C。例4关键词有:消费者(行为主体关键词)、文化消费(范围关键词)、应当(动词关键词)。

  ⑤审导语(即联结词,所谓“导语”就是题中影响对题意理解和决定答题方向的词语,它是将题干和题肢有机联系起来的部分。)

  导语作为材料与选肢的联结词,规定了选择的方向,须做到“四明”。

  一明正向还是逆向,即明晰题目要求是选符合题意的项,还是选不符题意的项。二明知识取向,即明晰题目要求解答的知识范围。三明逻辑取向,即明晰题目是要求选原因还是选结果,是选现象还是选本质等。四明回答问题的指向性,材料里可能出现几个活动的主体,而题目设问时只要求分析其中的某一个。题目列出了一大段材料,而题目在设问时只指向其中的某一点。

  现在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当场练习一下:

  例5.面对近年来原材料、劳动力等价格上升的压力,广东某出口企业,把生产环节转移到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具有优势的内陆地区,并致力于产品研发、品牌设计和营销推广,从而大大提高了产品出口竞争力。该企业竞争力提高的因素有:()

  ①调整经营战略,利用资源优势②依靠技术创新,维持低价竞争

  ③加强品牌建设,拓展销售渠道④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答案:C。例5的导语是“该企业竞争力提高的因素有”,这说明我们要在材料提到的种种措施中,挑选出与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关的,而材料中没提到的,或是不能对企业竞争力提升有帮助的措施,就不在答案选择之列。



  2.审题肢(即审查题肢,明确选项本身正误)

  审题肢,就是判断题本身的正误,排除误肢(反向选择除外),确定题肢的角度和层次的过程。

  判定正项题肢和误项题肢多用“排除—求证—肯定”的三步走进行。

  (1)“排除”,就是排除本身错误的选项和本身没有错误但与题干要求无关的选项。

  (2)“肯定”,就是肯定本身无误并与题干要求相关的选项,“排除”和“肯定”均是初步的,只有经过“求证”方能作最后结论。

  (3)“求证”,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说明正、误之理由,以防止随意性,确保答案的正确性。千万不能单凭主观感觉,更不能凭想当然去选题肢。

  现在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当场练习一下:

  例6.经济学中有“刘易斯拐点”之说,意指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到短缺的临界点。简而言之,在“刘易斯拐点”之前,是人求工作,不涨工资也会有源源不绝的劳动力;在“刘易斯拐点”之后,是工作求人,不涨工资就找不到合适的员工。“刘易斯拐点”对解决目前“用工荒”问题的启示是()

  A.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缩小工资收入差距

  B.理顺分配关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C.发挥国家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D.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答案:B。在本题中我们采用“排除—求证—肯定”的三步走进行审题肢,会发现C选项本身有误,先排除;A项与题意不符,因为题干中“刘易斯拐点”阐述得很清楚,出现“用工荒”直接原因是工资低而招不到工人,而非收入差距,故排除。D项对于解决由于工资低而招不到工人这一问题不能起直接作用,也排除,经过初步思考肯定B选项,最后再经过求证,会发现B项最符合题干引导语““刘易斯拐点”对解决目前“用工荒”问题的启示”要求,能对由于工资低而招不到工人这一问题起到直接作用,可谓对症下药,从而确定B项。

  3.审题干与题肢的关系,(即审查题肢是否与题干存在必然联系。)

  从语文基础知识的角度来看,题干与题肢之间的知识结构是陈述句结构,题干是主谓结构,题肢则是宾语。这一结构形式就决定了在解选择题时,只能做到以干求肢。通过分析寻找题干与题肢之间的最佳联系,即题肢与题干规定性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肢干相连,上下结构相通。

  在解题时应把题肢与题干一一对照,认真分析题肢与题干间的内在必然的直接联系,即题肢是否符合题干的要求和规定性。

  常见的错误“肢干关系”有以下几种:

  (1)答非所问,一般地讲就是题肢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干要求和规定性的,则不能入选。

  现在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当场练习一下:

  例7.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次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这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生动体现。下列对基层群众自治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主要表现为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②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③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④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享有其他权利的基础和保证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A。第④项属于答非所问,本身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规定性,因为材料所规定的是对基层群众自治的认识,而对非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认识。

  (2)以错对错,即题干本身是错误的或荒谬的,而我们则不能顺着其思路,选出一个与此观点相同的选项,变成错上加错。而应采取逆向思考,在指出其错误所在。

  现在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当场练习一下:

  例8.英国启蒙思想家霍布斯给国家的定义是:这就是一大群人相互订立信约,每个人都对他的行为授权,以便使他能按其认为有利于大家的和平与共同防卫的方式运用全体的力量和手段的一个人格。下列对这一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是正确的,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B.是正确的,看到了国家的实质是阶级专政的工具

  C.是错误的,因为国家应是全体公民的国家

  D.是错误的,抹杀了国家的本质属性阶级性

  答案:D。本题我们应明确题干的观点是错误的,因此在选择时,应指出其错误,即D项所说。

  (3)偷梁换柱。对已有的原理用于题干或题肢时改变一些条件,主要是通过“添枝加叶”即增加条件或限制语;或者是“缺斤短两”即减少条件或限制语,以考察学生对概念或原理把握的是否准确。

  现在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当场练习一下:

  例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的名言给我们的体现了()

  A.认识具有反复性B.认识具有条件性

  C.认识具有无限性D.认识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答案:C。D项将认识与实践关系颠倒,将实践决定认识偷梁换柱改为认识决定实践,故错误。

  过渡:理清选择题解题思路后,我们接下来谈谈解题的方法。



  四、解题的方法

  1.基本方法

  选择解题的基本方法有以下三种。

  (1)直接判定。用于相当容易而且有准确把握。如一些概念型题目,以考察大家对基本原理的记忆情况。

  (2)排除法。基本思路是先抓住题肢的关键词,排除错误选项;再抓住题干的关键词,排除无关选项。

  具体来说排除法有以下几种方式:

  ①排谬法:排除题肢本身表述错误或部分错误的题肢,但逆向选择题除外。

  ②排异法:题肢本身尽管正确,但与题干的规定性无关,须予以排除。

  ③排重法:题肢的观点不是回答题干规定性的要求,而是对题干的变相重复,这样的题肢须排除。

  ④排倒法:如果题干与题肢属因果关系,要弄清谁为因,谁为果,有无因果。无因果者排除,因果关系颠倒者排除,同义反复排除。其中因果关系颠倒者居多,故可称排倒法。

  ⑤排乱法:排除题肢的共性与个性同题干的共性与个性逻辑混乱的题肢。

  ⑥排外法:题肢中概念的外延大于或小于题干的规定性,则予以排除。

  现在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当场练习一下:

  例10.我国现阶段的政体是由什么决定的,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B.由我国的宗教制度

  C.由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D.由我国的民主制度

  答案:A。三审的结果是:第一、本题是单项选择题,是正向选择题,是内涵型选择题。第二、题干的规定性中“政体是由什么决定的”是关键词;“我国现阶段”是限定词,规定了时空范围,内容是政治常识。第三、A项正确,应入选。B项是错误选项,应排除。C项与题干的规定性重复,应排除。D项本身的知识内容正确,但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不一致,应排除。

  由此可见,在解答此题时通过“三排”,即排B项叫排谬,排C项叫排重,排D项叫排异,将各种与题干规定性要求无关的选项排除后,正确选项也就自然产生了。当然,并不是在所有的选择题中都同时存在以上几种干扰或错误选项。因此,同学们在解选择题时一定要根据各题的具体要求,从各题的客观实际出发,才能达到应有的解题效果。

  (3)比较法。步骤一抓住题肢的关键词,排除错误选项。步骤二:先比较余下题肢、抓住关键词找出区别,再比较题干与题肢,抓住题干关键,比较题肢优劣(有:最直接原因、最根本原因、最全面、最具体等方面判断题肢优劣。)

  现在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当场练习一下:

  例11.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通常被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防止CPI的过快上升,最根本的措施是()

  A.上调银行利率,减少流通中的纸币量B.发展生产,增加社会总供给

  C.大量印刷纸币,扩大财政支出D.增加出口,换取更多外汇

  答案:B。三审我们可得,本题题干要求是选择可以防止CPI过快上涨的最根本措施,第一步我们先排除和题干要求不相符的C项和D项,因为这两项不能达到题干要求,反而有可能使CPI接着过快上涨。AB两项皆可到达缓解CPI上涨过快的目的,这时采用比较法比较二者,我们不难发现,题干所求是最根本措施,而出现CPI过快上涨的根本原因正是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因此只有B项才是针对这一根本原因所采用的政策,故B项是最根本的政策,比A项更符合题干要求。

  2.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题型:因果关系型,比较异同型,评价分析型,理解说明型,漫画型,图表型,古文诗词型。

  (1)因果关系型

  ①基本情况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主要是分析政治、经济、社会现象的原因、目的、影响。一般包括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以果求因”即知道结果考原因,题干为果,题肢为因。常用引导语有“因为”“其原因是”“之所以”等。其中在考查原因时又有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

  第二种是“以因求果”即知道原因考结果。题干为因,题肢为果。常用引导语有“目的是”“是为了”“结果是”“影响是”“因此”“所以”等。

  ②解题要求——“四要三不要”

  “四要”: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注意以下四个要求。

  一要分清题目考查的是原因还是结果,以避免倒因为果或倒果为因;

  二要注意思考题干与题肢之间是否构成因果关系,是,才能选,不是则不能选。

  三要把握和理解各种原因的区别与联系,如: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等的区别与联系。

  四要将选定的答案代入题干中反复比较,看是否合乎逻辑。

  “三不要”:值得注意的是因果关系型选择题中有三种备选项不要选。

  一不要选“答非所问型”即题肢内容与题干规定性相去甚远;

  二不要选“同意反复型”即题肢内容与题干的规定性重复或变相重复;

  三不要选“因果颠倒型”即题干问的是原因,但题肢却答成结果,又或题干问的是结果,但题肢却答成原因。

  现在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熟悉熟悉一下本题型:

  例题12.宋代《养柑蚁》一文中说:“广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种柑桔以图利,常患小虫,损失其实。惟树多蚁,则虫不能生,故园户之家,买蚁于人。遂有收蚁而贩者,用猪羊脬脂其中,张口置蚁穴旁,俟蚁入中,则持之而去,谓之养柑蚁。”上述材料中,一些人捕捉蚂蚁进行买卖,使蚂蚁具有价格,是因为()

  A.蚂蚁能够消灭害虫B.蚂蚁具有交换价值

  C.捕捉蚂蚁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D.蚂蚁对柑桔农户具有使用价值。

  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是典型的因果题,属于“以果求因”型,本题可采用原因题“四要三不要”解题方法。认真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题目问材料中蚂蚁有价格的原因,《经济生活》原理告诉我们,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决定价格,因此其实质是问这里的蚂蚁为什么有价值。经推理我们可知,蚂蚁之所以有价格,是因为蚂蚁有价值,蚂蚁有价值,原因就在于捕捉蚂蚁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形成了价值,故答案应选C。蚂蚁具有交换价值与蚂蚁具有价格二者之间并无因果联系,所以排除B。价值是由一般人类劳动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凝结而成,使用价值不是商品形成价值与价格的原因,因此A、D两项应排除。



  (2)比较异同型

  ①基本情况

  比较异同型选择题是将在属性上具有可比性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原理、事件、现象、著作、观点、主张、经济成果等置于题干,而四个备选项则是它们的共同点(包括联系)或不同点。这类选择题的题干中常有“不同”“相同”“共同”“相似”“联系”等词语。

  内容上可分为类比和对比。类比型就是将同一类性质的概念、事件、人物或观点进行比较。对比型是将不同类型或性质相反的事件、人物等进行比较。

  ②解题要求

  比较异同型选择题考查目标不单单是再现知识,更主要的是对事实、现象、观点、主张等知识进行理性思考,通过类比、对比、分析、归纳,概括出它们的共同点或鉴别出它们各自的不同点。而且备选项的表述往往是教材中没有表述过的新的结论,判断它的正误本身也是一种高层次的能力要求。

  所以要解答好此类选择题,除了要全面、准确地掌握基本理论、观点、原理外,还要能用理论来进行分析判断。这类题型的解题技巧有以下三点:

  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注意题干考查的角度,看题干是考查两者的区别,还是考查两者的联系,或者是既考查两者的区别又考查两者的联系;

  其次要把题肢和题干进行对照,看题肢观点本身是否表述错误,题肢观点是否符合题干考查的角度,只有本身正确且符合题干要求的题肢,才能入选。

  最后在做比较异同型选择题时要特别注意几个容易失误的地方,一是不重视两者关系中的区别,忽视对题肢中偷换概念的辨别;二是在考查二者或三者联系时,误选表述正确但联系阐述不全面的选项。

  现在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熟悉熟悉一下本题型:

  例13.资本市场的发展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企业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为居民提供了新的投资工具和手段。股票与企业债券的本质区别之一是()

  A、风险程度的差异B、收益权的差异C、期限长短的差异D、收益水平的差异

  答案:B。本题是典型的比较异同型题目,题干要我们比较的是股票与企业债券的本质区别。《经济生活》告诉我们,对投资者而言,企业债券是定期收取利息,不承担经营风险;股票可以获得股息和红利,企业经营的好坏决定着股票的效益,存在收益权差异。由此可知,四个选项都是二者的区别且表述都正确,但ACD项都只是二者在现象上的区别,只有B项才符合题干所要求的“本质区别”。

  (3)评价分析型

  ①基本情况

  评价分析型选择题一般以引文作为材料,引文的内容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该类题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②解题要求

  对这类型选择题,同学要能够理解引文中蕴涵着哪些观点,这些观点正确与否,引文中的错误是什么,错误原因又是什么。

  要特别注意两点:

  一是如果题目是考查对引言的理解,那么判断题肢选与不选并不是以这个题正确与否为依据,而是以该题的观点是否蕴涵在材料中为依据。即使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也可能选;

  二是如果题目是考查分析引文中作者的观点是否错误及其原因,要注意分析的角度。是站在“我们”的角度,还是站在材料的作者或漫画中的人物的角度,这之间是有区别的。

  现在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熟悉熟悉一下本题型:

  例14.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说”。其错误在于()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是典型的评价分析型,引文中介绍了哲学家克拉底鲁对事物认识的错误的观点,并要求我们指出它错在哪?根据唯物辩证法,我们可知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依此判定克拉底鲁的错误在于他只承认事物是运动变化的,而不承认事物是相对静止的,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否定了相对静止。因此可判定选择C。排除掉A、D是因为否认相对静止可能会进一步导致否认事物的客观性,割裂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但克拉底鲁并未直接得出这两点结论。而B项则未出现在材料的观点中,故也排除。

  点拨:本题的背景材料是一位古希腊哲学家的观点,要求同学运用哲学知识评析这种观点。



  (4)漫画材料型

  ①基本情况

  漫画材料型选择题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面向社会现实、社会热点、教材重点和教学疑点相结合的命题要求和指导思想,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一类选择题。漫画选择题的题干一般由漫画(包括漫画中的文字)、说明性文字和选择要求三个要素构成。

  试题中的漫画通过针砭时弊、抑恶扬善、揭露问题、弘扬正气、展示成就等设置情景,考查同学们的思想觉悟和是非观念,特别是理解能力、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解题要求——“一看二读三判断”

  一看漫画。思考漫画的意思,了解命题者的意图,明确选择的要求是做漫画型选择题的关键。漫画中的事物是漫画的主体,是表达漫画意图的载体。漫画中人物的神态形象和各事物的表面特征直接反映了作者或褒或贬、或扬或仰的创作意图,同时折射着试题要考查的目标。

  二读漫画中的文字。漫画中的文字对准确理解漫画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漫画中的文字对解读漫画起着提示、补充、说明、深化的作用,特别是漫画的名称更是对漫画意图和主旨起着直接点化和揭示的作用。在阅读中将漫画中的事物、文字联系起来进行理解,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中心和意图。对题干中的说明性文字应着重弄清三点:第一,漫画表意;第二,漫画寓意;第三,漫画所折射的教材知识。因此在弄清漫画表意和寓意的基础上,必须回归教材,多角度联想漫画所折射的教材知识。

  三判断题肢。题肢有两种情况:第一是漫画表达的是对某种现象的肯定、褒扬和倡导,选择要求是“漫画的启示是”“符合漫画意思的是”等,在这种情况下正确题肢才有可能入选,错误题肢不选;第二是漫画表达的是对某种现象的讽刺、挖苦和否定,选择要求是“漫画所反映的是”等,在这种情况下题肢观点正确与否都有可能入选,关键是看题肢是否符合题意合选择要求。

  现在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熟悉熟悉一下本题型:

  例15.读漫画图”弯与直”回答问题,青蛙与飞鸟的结论差异启示我们()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C、认识受具体时空的限制D、认识受主体价值取向的制约

  答案:C。漫画所表现的是鸟和青蛙所在的位置各不相同,看到的现象也截然不同。青蛙看到的是半截弯曲的木棒,就认为整根木棒是弯弯曲曲的,而鸟看到的是半截笔直的木棒,认为整根木棒是直的。因此.双方争论不休。该幅漫画的寓意在于.二者的认识都受到所处位置(即具体时空)的制约,因而都不能形成对客观对象的正确认识,说明认识论中的认识受客观因素制约的道理。所以应选C项。A、B、D三项的观点虽然都是正确的但与漫画的寓意不符。

  (5)古文诗词型

  ①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政治高考试题中,以古文诗词为材料的试题占据了相当的部分。以古文诗词命题,考查的不仅是同学们的文学功底,更是考查大家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和应运,充分体现了学科间知识的交融。

  ②解题要求

  古文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学的精华,它们经过历史的洗礼,遗留下来的不仅有文学艺术上的价值,更包涵了创作者自身的人生感悟以及对世界的思考,这些需要同学们从已知的政治知识中去寻找共鸣。做好这类题目,需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能阅读理解题好题干中古文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同时也需要对已有的政治知识进行系统的排查,从中抽取出符合题意的知识点加以分析对照。可见,这类型题目在高考中是算难度较高的题型,但通过同学们有意识的去整理、储备以往书本练习考试中出现的同类型题目也能做到熟能生巧,提高答题正确率。

  现在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熟悉熟悉一下本题型:

  例16.“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答案:A。思路:首先要明确试题所引古语的意思,这句话字面意思是树想要静下来,风却不停地刮着,用来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经过与所学知识对照,我们会发现本观点与辩证唯物主义中“强调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观点相吻合,因此选A。BD项本身正确,但与题意相去甚远,可先排除。C项最具迷惑性,其本身表述正确但不合本句话的寓意。解答本题时,如果同学们对该句话不了解,只是从字面中看到静与动的现象,不能理解其背后的寓意是用来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就会误选C。从本题我们可见,做这类型题时,对古文诗词的理解不能只是简单的字面理解,而应是读懂其背后所蕴含的道理。

  (6)图表材料型

  ①基本情况

  图表材料型选择题以图表为载体考查同学们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概括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②解题要求

  图表用数字或图形的形式代替文字的描述,这就需要我们要首先掌握读图的方法,理解图表涉及的基本事实,并从图表提供的各种信息中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其次,在此基础上明确这些信息的价值及其内在联系,揭示出它反映的本质和规律。最后,根据题干中引导语的要求,对选项进行分析,判定。

  现在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熟悉熟悉一下本题型:

  例17.甲商品价格(P甲)与乙商品需求量(Q乙)之间存在如图6所示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甲商品的需求量受乙商品价格的影响②甲商品价格上升会使乙商品价格下降③甲商品价值量降低时,人们对乙商品的需求增加④人们的某一特定需要,甲乙两种商品都可以满足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B。在本题中,横轴表示乙商品的需求量,纵轴表示甲商品的价格。读图可知,随着甲商品的价格不断上升,乙商品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因此甲商品的价格与乙商品的需求量是正比例关系,结合《经济生活》知识“互为替代品的价格与需求量成正比”。由此可以判断甲商品与乙商品是相互替代品,故①④符合题意。作为替代品,甲商品价格上升不一定会使乙商品价格下降也可能乙商品价格不变或稍上升,故②排除;甲商品价值量降低时,人们对乙商品的需求不是增加,而是减少,故③排除。
表情

全部评论6

  • 回复

    王睿 2018-12-10 0

    自己看这篇文案 高考政治拿满分没问题了!

    表情
    回复
  • 回复

    陈家乐 2018-12-10 0

    学习是在不断的失败中吸取经验!

    表情
    回复
  • 回复

    吴 丽霞 2018-12-10 0

    这专题告诉了我们在高考的时候,千万不能跟着感觉走,一定要对试题的材料和选项进行认真科学地分析,找到正确的答案。

    表情
    回复
  • 回复

    刘 敏 2018-12-09 0

    我觉得首先要突破第一道经济学的计算题,这个题是大多数人的瓶颈。 第二是熟悉基本概念,高考题不会出偏,知识体系完整的话,能排除大部分。 第三审题很重要,高考都是新材料新情景,切不可凭以前做题主观的臆断。

    表情
    回复
  • 回复

    香溢紫郡 2018-12-05 0

    点赞

    表情
    回复
  • 回复

    刘俊凯 2018-12-05 0

    专题很好 还有很多例题

    表情
    回复
所有专题

密码登录

手机短信登录

手机号码
密码
30天自动登录
登录

加入报考大学

助你考得好,更能报得好
手机号码
验证码
设置6~18位密码
我已阅读并接受 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注册

报考大学已全面升级,将提供更全面的院校信息与志愿填报服务,请先完善个人信息。

立即完善个人信息

欢迎进入报考大学

请选择你的考区所在地

开始使用报考大学
tel

全国咨询电话

400-100-0233

售前客服QQ 售后客服QQ
微信公众号
wx
扫一扫,最新报考资讯
微信公众号
app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拖动左边滑块完成上方拼图